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7月20日中国野生动物学专家马建章生日

马建章,中国野生动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全国林业高等院校野生动物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SSC)委员、熊类专家组成员。

马建章1937年7月20日 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951~1953年在通辽一中读书;1953~1956年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林业学校读书;1956年9月被保送至东北林学院林学系读书,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系主任、院长及野生动物杂志社社长和主编。其中1961至1962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从师于张孟闻教授进修脊椎动物分类学与生态学;1973年,任东北林学院野生动物系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教研室讲师、副系主任;1980.4至 1993.1 ,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及主任。其间曾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荷兰、德国等国家进行考察、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1993.1至1999.6,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林业部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主任、野生动物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现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学术带头人、东北林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濒危动物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常委、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等职。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当选国际鹤和鹳保护会议执行主席。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惠特利自然保护奖(Whitley Award)的颁奖仪式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RGS)隆重举行,马建章获此殊荣。

我国野生动物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60年代创建野生动物专业,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唯一的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拥有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博士点1个、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动物学和旅游管理硕士点3个并且可以招收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40年来,培养学生近5000名,分布在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成为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自然保护战线的中坚力量;79年创办了《野生动物》杂志;还积极倡导和主持创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并和同事共同创建了“林业部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以期与国际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接轨。提出了“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存环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理论,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首次提出“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经营利用” 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并经全国人大稍加修改后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同时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野生动物管理学》和《自然保护区学》,主持调查规划和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国际猎场--桃山狩猎场和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此外还获得过首届地球奖、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全国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首届“振兴教育奖”、国家林业局首届保护野生动物突出贡献奖--大熊猫奖。主编、主审和参编专著及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另外还有:《虎研究》(2003)

主要成就
马建章长期从事林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野生动物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结合我国国情首次提出"保护、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提出创立的"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理论,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主持调查规划和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开放国际猎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等,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物的种群扩大与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马建章创建了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野生动物专业—森林动物繁殖与利用专业。创立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管理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猫科动物繁育中心、第一个科学化管理的熊类饲养场。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14项,5项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自然保护区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等16部专著。

守望东北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野生东北虎面临的巨大危机,采取种种措施加以保护,终于让这个珍贵的物种在长白山脉留存下来。然而,在老虎们分别占据的山头之间,是它们无法穿越的一条条高速公路和一座座村镇,这使得它们不得不陷入孤岛状态,从而形成了对野生东北虎生存的最大威胁。在马建章看来,如果不能让野生东北虎走出孤岛,繁衍生息,就永远无法驱散笼罩在它们头上的灭亡的阴影。好在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之外,俄罗斯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野生东北虎,从它们身上,马建章看到了一线生机。
俄罗斯西伯利亚现在有四百多只野生东北虎虎,并且建立了三个保护区。马建章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虎生虎”。什么叫“借虎生虎”呢?就是借俄罗斯的虎,把它们引过来,实行叫“跨国婚姻”。
马建章认为俄罗斯现在四百多只虎,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虎的食物缺乏,而中国现在实行天然林保护、猎枪收缴,那么现在这边的环境条件都比较好了。因此呢,俄罗斯的虎过来,那么可以在这儿居住,可以不回去了。这样中国东北虎的血液可以不断更新,生命力得以继续保持。

置疑华南虎
2001年6月6日,世界有名的动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和全国华南虎普查小组组长胡德夫教授及湖南师大动物专家邓学建教授等,来乌云界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专题考察和论证。他们到乌云界亲眼见到了虎留下的足迹和粪便,又对我们近年来所拓虎脚印的石膏模型和照片进行了鉴定,还观看了湖南师大专家的录相汇报片。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专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桃源有可能成为全国找到野生华南虎的唯一希望”。论证会总结时,马建章说:“桃源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内,有大、有小,有雌、有雄,可以断定,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华南虎种群存在。
马建章认为,怎么样能够判断是这个华南虎还存在呢?第一,首要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我们用红外相机能拍摄它的照片,这是第一个重要的依据;第二个依据,就是我们在拍摄到它的照片的地方,肯定它要在地面上留下痕迹,比如说粪便、脚印、挂爪——这种动物它上树挠啊,挂爪,在树干上挠的这个印子叫挂爪。还有遗留下来的毛发,我们可以用现在的技术,DNA分析,我们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证明这个虎确实存在。如果是这些证据没有,我们现在很难来确定。那么那天有人问我,说那你能不能宣布说这个华南虎在中国灭绝了呢?我说不行。因为现在吧,只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发现活体,按照国际上的规定,五十年不见才可以宣布说这种动物在野外灭绝了。

没有评论: